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第68节(1 / 2)





  “咱们生产队的根本依旧是农业,这个生产合作社主要是养殖副业,是由队委会共同商议组建,要扩大养殖数量,为生产队创收。”

  “目前合作社的初始资金如下,赵柯家共同借给合作社三百块,我作为大队长借给合作社一百五十块,另外,我入股合作社五十块,许副队长入股五十块,牛会计入股五十块,赵柯家入股五十块。总计六百五十块。”

  “我和赵柯家借给合作社的四百五十块,刨出还款和维持合作社的成本,所得的收益,由生产队所有社员共有,每年分红。”

  “社员也可以单独入股进合作社,分红时进行适当分红。”

  赵柯中午回家,把钱匣子还给余秀兰同志,然后一家人商量之后,也决定再单独入股五十块钱进合作社。

  牛会计原本是八十块,在队委会其他人都确定入股五十块之后,也改成了五十块。

  而随着赵新山的说明,一众社员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实在是这个事儿太重大了,大家也有太多的不明白。

  赵新山等他们讨论了会儿,才叫停,继续道:“队委会一致投票决定,合作社第一年的负责人,是妇女主任赵柯,下面让赵柯先简单说明一下合作社的细节,有问题可以提问。”

  赵柯是负责人?!

  还有条件?!

  一众社员神情各异,好像数百只蚊子,嗡嗡嗡地吵。

  赵柯接过喇叭,站到方凳上,举起笔记本开始宣读暂时定好的社章。

  她读到“入社社员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这一项时,人群中好些人面面相觑,尤其田桂枝,脸红一阵儿白一阵儿。

  赵柯念完条件,又宣布:“另外,除了板儿叔依然负责养牛,其他饲养员以及因养猪场产生的劳动会按劳分酬,暂定由生产队的部分妇女们负责,由于任务极重,跟板儿叔同工同酬,选择条件参考社章。”

  妇女们都不怕吃苦,能每天多赚两个甚至更多的工分,当然一万个乐意,纷纷大声问赵柯啥时候选人。

  之前已经说好,等赵新山宣布完合作社的事儿,剩下都由赵柯回答。

  赵柯举起喇叭:“都会有序进行,各位社员可以先回家商量是否要入股合作社。”

  “第一年经验上肯定有不足,风险当然存在,但有队委会兜底,各家对入股可以更有信心一些。”

  “我再强调一下,提议社员入股合作社,是为了减轻社员们的负担,为社员们多创收,入股的基金也可以理解为由生产队进行担保,几家共同买一头或者多头猪,只是由公社集体管理,到时候会有书面证明。”

  “合作社的原则是自愿共助。不强制,可以先观望,下一年也能入股,入股的社员也可以选择退出,入股的生产资料和基金可以抽回,但得等年度结算之后,同时如果有社员想单独养猪,放不放在合作社统一管理,去公社食品站卖猪时,大队都不会置之不理。”

  “最后,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必须遵守社章,如果有社员多次违反社章或者有违法行为,经过大队长和社员们的一致同意,可以开除出社。”

  “具体社章,还需要后续商定,会向社员们公布,也允许社员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掏钱的事情,有门槛肯定比没门槛更让人放心。

  不少社员都有些意动,只是眼下还不能立即决定,需要回家跟家里商量是否入股以及入股多少。

  而众社员议论的情绪都十分热情高涨,唯有两家人,在人群里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极其煎熬。

  一家是刘广志夫妻,他们跟赵柯闹过矛盾,刘广志还举报过赵柯,都觉得赵柯不会让他们赚这个钱,甚至有可能暗地里使绊子。

  想到如果别的社员都能赚到更多的钱,只有他们不能,一时间满心难受,后悔不已。

  另一个是田桂枝,刚才别人问这问那的时候,她就心焦的不行,还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焦躁。

  她中午才嘴过赵柯。

  哪想到下午就有这么大的事儿宣布。

  结束之后,刘广志夫妻不敢找赵柯,又舍不得走,站在外围觑着围着赵柯七嘴八舌的社员,偷听。

  田桂枝生怕她啥也捞不着,顾不上在赵柯面前没脸了,硬是挤进人群,堆起笑,“赵主任,你看我……”

  赵柯就一句话:“按规矩办。”

  第39章 (捉虫)

  赵村儿生产队家家户户都在说生产合作社。

  东婶儿家刚迎进了个老三媳妇潘秀莲, 老老少少总共十五口人,小孩儿都在院里玩儿,就东婶儿夫妻俩和三对儿小夫妻坐在东婶儿他们屋里商量这个事儿。

  东婶儿的意思,他们家现在没多少钱, 七月份还得办王老四和冬妮儿的婚事, 就再观望观望, 反正没有入股的分红, 也有合作社的分红。

  王老大夫妻听话,二房媳妇周秀丽流产送医, 他们手头紧, 也不打算入股。

  王老四没结婚, 手里没钱, 更不可能考虑。

  而王老三在王家其他人面前没表示,和媳妇儿潘秀莲回屋后,跟她商量:“咱们把你那十块钱彩礼入股进去,你觉得咋样?”

  潘秀莲很犹豫, 她手里也就这十块钱, 甚至这十块钱是他们整个小家的积蓄。

  王老三劝她:“大队长他们都敢拿那么多钱干合作社,我们才十块钱,有啥不敢出的?”

  “那是人家家底厚。”

  王老三道:“那为啥人家越来越厚,穷的越来越穷?不跟着有头脑的人干,靠咱们自个儿出蛮力,啥时候能挣出钱来?如果能攒个几十块钱, 咱们就可以早点儿搬出去, 要不然你指定没完没了地受我妈气。”

  东婶儿不是动手的恶婆婆, 可记着跟潘家的矛盾, 常常不顺心就要冷言冷语几句。

  潘秀莲不顶撞她, 却也说不出能忍受婆婆的大度话,咬咬嘴唇,“行,我听你的。”

  隔壁老孙家——

  孙大娘孙大爷老夫妻坐在炕上扒拉着家里存的零毛碎分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