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节(1 / 2)





  “从没人上门来寻过他。他倒是时常去龙柳茶坊吃茶。原先倒没留意,如今想来,他和那茶坊的店主李泰和似乎是旧相识一般。”

  赵不尤见这张三娘神色间虽有躲闪,却只是怕沾带到罪责,也再问不出其他,便点头叫她回去了。他心里暗想,前年发大水,高丽那姓甄的士子失踪,金方又孤身一人来赁房,恐怕并非偶然。

  孙老羊在一旁纳闷道:“金方在我店里这两年,勤勤恳恳,平素话又少,用来极顺熟,几乎觉不着这个人。只是,他既然在这汴京无亲无故,为何会与李泰和相熟?李泰和来汴河边开这茶坊恐怕有十多年了?”

  赵不尤却想起得去确证一事,忙谢过孙老羊,驱马进城,又赶到太学。那老吏仍守在门前,再次见到赵不尤,有些纳闷。

  赵不尤上前问道:“老伯,你可去过东水门外?”

  “我有个老哥哥住在东郊,每年都要去那里看他几回。怎么?”

  “你可进过孙羊店?”

  “那是堂堂正店,哪里是我这等人进得去的?不过,你这一问,我倒是想起一桩事。十来天前,我去看哥哥,快走到孙羊店时,有个人急匆匆从那店里走了出来,隐约瞧着,竟和高丽那摔死的士子样貌生得极像,只是腿略有些跛,又留了须,年纪要长一些。”

  “哦?确切是哪一天?”

  “嗯??上月二十五下午。”

  赵不尤一惊,正是金方死那天。

  “他走得急,没看路,一头撞上迎面来的一匹马,惊得那马上的官人险些摔下来。跟着的两个仆役顿时扑过去,将那人狠踢了几脚。那人不敢还嘴,爬起来,瘸着腿赶紧跑了。”

  “马上那官人你可认得?”

  “不认得,不过听旁边人议论,说是小小蔡的门客,似乎姓朱。靠着自家美貌娘子,不但捞了官,还得了第二甜水巷一院宅子——”

  赵不尤又一惊:朱阁?

  二、算学

  冯赛赶往酸枣门外青牛巷。

  五绝相会之后,他最为震惊。赵弃东做出那些事,恐怕是西夏指使。

  难怪此人名姓换来换去,一路经历,也似乎是特意安排。先考入太学,修习算学,给造账理财打好底子;又去薛尚书府掌管账务,三年之间,通晓了各样营算出入,并知悉京城豪贵财路往还;接着应募到市易务,那是天下财赋总枢之处,他一人揽三份差,是为摸清诸般法条律令、官府规程。又是三年,以他之心智,自然已探明天下茶盐粮绢诸行理路。加之这些年法令更变如同风吹乱叶,官吏又多因循敷衍,遍处皆是错讹缺漏,他又着意搜寻,自然看得分明。之后,他去了唐家金银铺,以卖花冠首饰之名,先接近顾盼儿,再撺掇柳碧拂,最后到我身边,借我之名,一步步施展那百万官贷之计,并扰得京城诸行大乱。若非及时制止,不但京城,恐怕天下都得受其波及??

  之前,冯赛以为自己只是被赵弃东设计利用,如今看来,这并非私人恩怨,而是两国角力。

  发觉这背后隐秘,冯赛全身一阵冷麻。他虽常年往还于官府衙门和富商巨贾之间,却始终只是个牙人。生意再大,也不过替人搭桥设渡。心中所念,也只是尽力赚钱,求得一家富足安乐。此时,陡然间被置于这国家暗战交锋之际,如同常年居住于一个小箱子中,怡然自得,浑然不觉。而如今,箱壁猛然倒塌,忽见天地阔大,而撑天之柱,竟压在了他肩上。这分明是让一只小小螳螂,用双臂撑住将塌之楼。

  与四绝分别后,他一路茫怔,到了岳父家,那些染工都已回去,空荡荡院落中,只有他一人。他呆坐堂屋中,直到天黑肚饿,才起身去厨房里寻吃食,却不慎将一只碗撞落在地,听到那碎裂声,他先是一惊,随即想起乌鹭禅师所言:“吃茶便吃茶,说那许多。”他不由得愧然而笑,不论私人恩怨,还是国家争斗,摊到我身上这事,仍是那桩事,并无变化,依旧只须寻见赵弃东和冯宝,查明背后缘由。

  他身心顿时一松,胸怀随之开阔,竟生出些慨然之气,似乎从深谷忽而站到了山巅一般。原先他也曾在史传中读过古往那些豪杰事迹,却觉着那只是书中所记,与己无干,相距极远。此时却有了几分心念相通之感,不由得记起少年时在村塾中学《孟子》,读到大人与小人之别,“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那时,他不假思索立即说,自己要做大人。然而,成年之后,困于营生家计,哪里还记得那些大人之志?偶尔念及,也只笑笑而已。正如孟子所言:“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神被物欲遮蔽牵引,哪里能做得了自家之主、寻得见为人之大?因了这场大祸,才得以从小人生涯中跳脱出来,并肩起这般大任。此时,他已不觉其重,反倒备感其荣,甚而有些庆幸赵弃东寻见了自己。

  他从橱子里只寻到一块干饼,便舀了碗凉水,大口嚼吃,竟吃得极欢畅。夜里也睡得极舒坦,自遇事以来,头一次一觉睡到天明。起来后,神清气畅,异常振奋。他洗过脸,牵马出去,在街口小食摊上吃了碗馄饨,随即驱马向城北赶去。

  那尚书府的崔管家说,赵弃东原先住在酸枣门外青牛巷,得先去查明赵弃东身世来由,才好行下一步。

  到了青牛巷,他连问了数人,这巷子里房舍赁住的多,赵弃东又已搬走五六年,那些人皆不记得。最后,在街角寻见个老人,才算问到。

  那老人说:“那赵家兄弟?”

  “哦?他还有兄弟?”

  “一个哥哥,名叫赵向西,长他十来岁。他们是从湖南永州迁来,赁的便是我的房。到这里时,哥哥二十出头,弟弟才七八岁。当哥哥的终日在外头奔活路,一天苦百十文钱回来,除去衣食,还尽力挣着送弟弟去那私塾里读书。那做弟弟的,倒也晓得甘苦,从不见他玩耍,日日抱着书,走也读,坐也念。那老教授教过百十个孩童,说唯有这孩儿能成器。有时学钱交不足,也给减免了。

  “他们兄弟两个在我这里住了恐怕有十年。做哥哥的已熬成了个中年汉,却一直未娶亲。我替他说过两回媒,他却不是嫌人女儿生得粗丑,便是嫌人家里穷贱,气得我倒笑起来,问他为何不瞅瞅自家那张脸。他却说,你莫看我如今潦倒,祖上却曾是王侯之家,南门大街那唐家金银铺原先是个宅院,我家便住在里头,七进的院落,几十间房舍。我宁愿不娶,也不能折了我家门阶。我听了,险些笑脱下巴。他姓赵,祖上住七进院落,我姓刘,祖上兴许还是汉朝天子,住在长安城皇宫里头呢。他却没再答言,仍旧日日卖力挣钱,一心一意供他弟弟读书。便是父亲,怕也没这般尽心的。

  “那弟弟读书虽勤,脾性却有些拗,不愿做官,不去考科举正途,偏要读寒透骨的算学。不但他哥哥,连我也死劝过几回,哥哥见说不通,便也由了弟弟。那弟弟果真考进了太学算学,放学假回来,也日夜抓着把算筹摆弄,痴子一般。谁想,他入太学第三年,做哥哥的替人家盖房上梁,梁木倒下来,压折了腰,瘫在炕上,再动弹不得。做弟弟的竟忽然醒转过来,辞了学,去尚书府做账房。赚的银钱,雇了个妇人白天照料哥哥。他晚间回来,自家亲自伺候,端水喂饭、接屎倒尿,不但不嫌厌,反倒欢欢欣欣的,天底下那些孝子都做不到这般。孔圣人曾言,尽孝最难在色。久病能孝,已是大难,这面色上的欢喜更是难中难,哪里假扮得出来?唉!不枉他哥哥勤苦养他十来年。

  “他在尚书府三年,攒了些银钱,嫌我这里住得窄陋,哥哥整日见不着风日,便另寻了一处宽展房舍,搬了过去。”

  “他们搬去哪里了?”

  “我问他,他只含糊说是安远门外。临走时,那哥哥送了我一张白骆驼毛毡毯,说是他家祖代留下来的。虽用过许多年,却仍绵绵滑滑的,冬天铺在炕上,极暖和,我至今都在用。”

  “他们住在这里时,可有亲朋来访?”

  “兄弟两个似乎都不爱结交。那哥哥瘫倒前,偶尔还有一同做活儿的匠人来寻他一两回。那弟弟从来都是独来独去,连话都难得跟人说。哦——他们搬走前,倒是有个胖妇人来寻过那哥哥两回,穿锦戴银,坐了辆车。我问那哥哥,他说是远房姨娘,才打问到他们。”

  “老伯没再见过他们兄弟两个?”

  “没有。他们搬走那天,雇了辆车,那车夫前几天替人搬什物,来过这里。我还问起过那两兄弟,那车夫也再没见过他们,只记得当初两兄弟搬到了开宝寺后街一个宅子里??”

  三、井尸

  梁兴回到了梁红玉那座小院。

  自陷身这场祸事,他越来越孤单,如同暗夜独斗群兽。与其他四绝相聚后,他心中陡亮,顿添许多气力。那四绝虽性情迥异,却都是坦荡直行之人,且各怀绝顶智识,个个都足以为师为友。梁兴不由得感叹:天下并非无友,只是暂未相见。

  再想到梅船案,原来这背后所藏,远远超过此前所料。这更叫他斗志大盛,脚步也随之劲畅。行了一段路,他发觉有人跟在身后,他借买饼、吃水饮,停下两回,偷眼暗察。跟他的不止一人,也不止一路。两个是壮年汉子,一左一右,走在街两边,不时对视一眼,不断调换步速;另有两个像是对年轻夫妻,妻子骑着头驴子,丈夫在前头牵着,虽穿了身布衫,瞧步履身形似乎是个军汉,梁兴隐约觉得似曾见过。他装作不知,继续前行,快到南薰门时,他走进街边一家常去的酒肆,从那后门穿了出去,沿纵横小巷穿绕了一阵,甩掉那两路人后,从西南边的戴楼门出城。一路留意,再无人跟踪,这才放心走向梁红玉那座小院。

  到了门首一瞧,院门没有锁,伸手一推,里面闩着。他便抬手敲门,里头应了一声,是梁红玉。门打开后,梁红玉拿那双杏眼瞅着梁兴笑了笑,轻声说:“快进来,让你瞧个人。”梁兴抬脚进门,一眼看到有个男子站在堂屋檐下,他猛然一惊:楚澜?

  但再一瞧,那人样貌虽和楚澜相似,神色却大为不同,年纪也略长两岁,约有三十五六,目光深沉,雄气暗含,不似楚澜那般风发外露。

  梁红玉在身后闩好院门,笑着问:“惊到了,是不是?我第一眼瞧见,也唬了一跳。”随即她又引介道:“这位是步军司劲勇营承信郎,张都头。张都头是凤翔人,十六岁便充任乡兵弓箭手,几年前随军出征西夏,得了军功。这一个呢,是京城有名的梁豹子,张都头想必听过他名号?”

  那人点了点头:“梁教头,在下张俊。”

  承信郎虽是军中最低官阶,却毕竟是个将校,梁兴忙躬身还礼。

  “莫在这里呆站着,咱们进去说话。”梁红玉笑唤两人进屋,“我这里不是营房,不论官阶,茶酒盏前皆是友,张都头莫要见怪。”

  “哪里?我这点草芥微职算得了什么?梁教头也莫要多礼。”张俊笑了笑,伸手请梁兴入座。

  梁兴又抬手还礼,这才坐到方桌下首的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