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章(1 / 2)





  袁皇后和良顺仪,人家两人默契无比,心意相通,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说话人家也不觉得怎么样,偶尔一个眼神交流就觉得足够,可苏诺……

  挺着快生的肚子坐在冰凉的梨枝雕花椅上,那‘花儿’硌的哪哪都疼,左右看看,前不说话,后不搭腔,偶尔提起个安全的诸如‘妆容啊,首饰啊’之类的话题,人家袁皇后不感兴趣,别人也不敢深聊。那稀稀拉拉的‘嗯,啊’答应声,连苏诺自己听着都觉得别扭。

  想说个能引起袁皇后兴趣的话题吧,她跟人家还没那么熟,真是……左右为难,囧的苏诺只能拼命喝茶,但偏偏,她是个孕妇,肚子大的压迫膀胱,喝点水就尿急,在凤兮宫坐了半个时辰,她足足更了四次‘衣’,吓的她最后连水都不敢喝了。

  “时辰差不多了,本宫也泛了,尔等退下吧。”将将‘聊’了一个时辰,袁福儿终于挥手说出了这句话,从她急切的动作和欢快的语气来看,这种‘请安’对她来说,恐怕也是一种折磨,所以,在结束的时候,她才会表现的如此轻松。

  “妾等告退,娘娘万福。”场中诸人均起身行礼。

  然后,在宫人的引领下,缓缓退场。

  苏诺份位最高,身子又重,理所当然的走在最后,她站起身,用手把着椅背,面带犹豫之色,在原地停了好一会儿,最终,她咬了咬唇,似下了什么决定般的,阔步走到凤兮宫的一等宫女莫邪身前。

  “莫宫人,劳你禀报一声,臣妾有要事求见皇后娘娘。”苏诺说。

  ☆、98|12.33.75

  不知并肩王妃是怎么劝的,反正袁世子已经在日前向启元帝递上了奏折,自称:无才无德,与国无功,与民无意,不敢苟居王位,自请降爵削王,移居封地。

  此言一出,朝中哗然,几位不入八分辅国公家的勋贵子弟‘痛哭流涕’,表示袁世子虽无大德,但谦虚自省,高风亮节,堪称纨绔界的一代楷模,令人心服,让人感动,吾辈必当效之。

  他们说的口沫横飞,真情流露,袁世子气的两太阳冒火,七窍升烟。

  呸啊,不入八分辅国公家的庶子而已,还敢说效仿他自请降爵,要脸吗?本来就没有爵位可继承好不好?降个毛啊!

  袁世子在心中暗自诽语,但面上还是做出感激涕零的姿态,不做不行啊!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以他的能耐,就算没皇帝在旁边搅活,也没本事接手他爹留下的人脉,更何况皇帝还出手了,他就更没活路了。

  手里的势力一扫而空,并肩王府门廷冷落,袁家的挚天柱倒了,一时间树倒猢狲散,启元帝又扣着并肩王的爵位,让他至今还是个王府‘世子’,见人都矮三分,要不是宫里还有个皇后在,袁家早就树倒众人推了。

  他那嫡妹妹——袁福儿的外貌风格,袁世子以同为雄性生物的心理暗自讨之……估计没哪个男人会真心喜欢,听继母说,皇帝至今没近过妹妹的身。一个无宠,无势,无貌,无子,甚至连娘家都落败了的皇后,几乎是注定了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虽然心疼同胞妹妹的悲惨未来,但他也是有家有业,有妻有子的人了,先顾着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小家,所以,与其在京中苦熬着,还不如听继母的话,衬着父王新去,妹妹还有些威望的时候,自请降爵,一家搬到封地,就算没有京中的繁华,但也无人欺压,自在逍遥。

  袁世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斩钉截铁就要降爵就封,启元帝‘情真意切’的再三挽留,袁世子恭顺有加的几番推辞,一通‘惯例’之后,袁世子心满意足的带着恭顺郡王的爵位三跪九叩而去。

  听说,不日之前,恭顺郡王已经携家带仆,扶着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老母’(王妃),一行数十辆车队,从容的前往封地去了。

  谁都没想起,要进宫来看看袁福儿。

  跟黄贵妃一样,袁福儿被家族抛弃了。

  真论起来,袁福儿比之黄贵妃更加不幸,最起码,黄家人对抛弃黄贵妃还是心存愧疚的,黄首辅也尽了力,为孙女的未来要下了一个保障,一个只要安份守已,就能平顺到老的保障。

  而袁福儿呢,疼爱的父王忽然莫名其妙的,如此不名誉的死了,几年来一直当成亲母一样恭顺的继妃对她充满了恶意,从小保护到大的嫡亲哥哥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她,很喜欢的温和嫂子和疼爱有加的侄子侄女们,连递牌进宫见她一面都不肯,就如此潇洒的走了。

  人家过幸福生活去了,只把她留下。

  袁福儿是个性格洒阔的,身边又有好友良如玉陪伴劝解,到还不至于像黄贵妃那么抗不住压,自毁了事,可家人的放弃依然让她很痛苦,这从她越加冷俊的脸和日渐消瘦的身体就可见端倪。

  苏诺穿越前生长在幸福家庭,并不真正明白被亲人抛弃的痛苦,可是,她想,袁福儿现在的感觉,大概跟她父母忽然间离世时差不多吧。

  袁福儿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启元帝说的很明白,他可以让袁福儿继续当皇后,受万人敬仰,但是,他不会允许诺大的皇城里,有一个跟他明显政治相对,甚至算得上深仇大恨的后宫之主存在。

  尤其是在冯太后就要回京的情况之下。

  冯太后和袁家关系‘密切’,早些年,摄政王府和卫国公府独霸了一条街。这两家共用一道高墙,墙上开着月亮门,仆人可随意走动于两边,绝对可称‘亲如一家’。

  如果不是启元帝用一个承恩公的爵位赐宅把这两家撕开的话,估计他们还会如此的‘密不可分’。

  启元帝明白,袁福儿或许没有跟他做对的意思,也并没有把皇后的身份当回事。但是,冯太后却不会放弃‘皇后’这一利器,启元帝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只要冯太后回宫,她就会挥舞着‘皇后正统’这把大旗,把他的后宫搅的天翻地覆,让他疲于奔命,断子绝孙。

  以袁福儿的性情,启元帝不觉得她有本事能抗住冯太后千般手段。或者说,她会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冯太后的‘手段’。

  毕竟,他是袁福儿的杀父仇人,是他把袁家人赶出了京城。虽然,那已经是政治斗争下,失败权臣的最好结果,但启元帝依然不奢望袁福儿能想通这一点。

  死的是袁福儿的亲爹,想的在通也难以释怀,这点启元帝明白的很。

  所以,袁福儿不能留在后宫,甚至,不能留在京城。她会被病弱,被高僧言明与启元帝气运不合,龙不见凤,然后,她会被打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为皇族祈福。

  如果,她一直识趣儿的病下去,那么,她会在那个偏远的不在名地方安稳的活下去,但如果,她不识趣儿的想要好起来,或者冯太后逼的太紧,那么,她就会应合‘红颜命薄’这句话,去的无声无息。

  苏诺觉得,以袁福儿的人品,这样的下场未免太不公平。但是,她也明白,这是失败者的命运,如果今朝是启元帝被并肩王打压下去了,或者,冯太后火烧交泰殿的阴谋成功,那么,她和她肚子里孩子的下场,未必会比袁福儿好。

  政治倾轧是残酷的,而依附在各方势力下生存,被执棋者主宰的女人们,更是可悲的。

  在天下大势之下,无论是她的穿越重生,还是袁福儿的特立独行,无论她们看起来怎么特别,怎样洒脱,最终,她们依然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苏诺不会跟‘规矩’做斗争,那除了让自己痛苦,甚至疯狂之外,没什么别的用处,她能做的,只是在一定范围之内,让自己过的痛快而已。

  比如,她现在来凤兮宫,提醒袁福儿。

  她不会说让袁福儿为理想反抗,为自由斗争,‘你们这些鱼唇的男淫凭什么主宰老娘命运,老娘要奋起反抗,跟你死磕到底’之类的言论,那些,在这个侍卫遍地走,高手多如狗的后宫里简直就是废话。

  袁福儿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斗争?连她爹和冯太后谋划这么多年都不敢正面对抗……她一个后宫女子,无权无子的皇后,怎么斗争?她难不成还能造反?

  或者,刺王杀驾?那更是开玩笑,就算袁福儿是天下第一高手,能飞檐走墙,如履平地。但启元帝身边那无尽的侍卫也不是吃干饭的,猛虎还架不住群狼呢。

  好吧,退一万步说,就算袁福儿成功了,她杀了启元帝,她能得到什么好处?黄贵妃那血的教训近在眼前,黄贵妃,一个棋子,没成功还被屠了满门。袁福儿要真亲自动手,还成功了,朝中众臣还不咬死她,自己凌迟肯定是不用说了,就连袁家,怕是都得被剐尽十族。

  因为,苏诺来凤兮宫,不为别的,只是把启元帝意思明确的告诉袁福儿,不,或者说是良如玉而已,让她们早做准备,挑一个自己喜欢,嗯,或者说是方便的地方,暂忍几年,然后,说不定日后会柳暗花明。

  把以上的意思婉转的表达出来,在奉上‘谢礼’,苏诺困难的捧着肚子,缓身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