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婚文中的原配回来了[七零]第31节(1 / 2)





  自行车缓步往前走,宋清衍开始还在后面认真扶着自行车,后来就慢慢的松手了,夏苒的脚还在踩着脚蹬子,自行车平速往前走。

  夏苒骑了一会,感觉车子很轻松,回头看。

  宋清衍早就把车子松开了,她这回落后她五十来米,夏苒立刻从车子上下来。

  “你,你松手了?”她刚刚骑的应该还算小心,应该看不出啥吧?

  “嗯,你会骑了,我在后面看着,你再骑几圈。”宋清衍没多说,让夏苒再骑几圈。

  反正宋清衍都看着她骑车了,夏苒没推辞,就又踩着自行车骑了几圈。天上日头渐渐高了,夏苒怕两个孩子饿,她骑了一会看向宋清衍:“几个孩子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回家吧?”

  宋清衍的主要目的就是来教夏苒骑车的,看着夏苒骑了很久,她是学会骑了,就没必要再继续教了,他点头:“好。”

  宋清衍和夏苒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往村子里赶,另一边宋玉成也正骑着从大队长家里借来的车子,载着张婷婷往村子里赶。

  村尾这边,宋清衍骑着车子往前走,夏苒坐在后车座,双手规规矩矩的扶着自行车的后车座,完全不出界。

  迎着微风,宋清衍踩着车子,看着前面有些弯曲的小路,估计加快了速度,摇晃了几下自行车。

  后车座夏苒身子晃动了一下,她心里惊恐了两下,双手下意识扶住了宋清衍的腰。

  第30章 .碰到手了摇摇晃晃……

  摇摇晃晃的自行车上,夏苒的手扶着宋清衍的腰不敢用力,只能顺着微风喊:“你骑慢点。”

  阳光下,宋清衍的唇角似乎弯了一下。

  “嗯。”

  摇摇晃晃的自行车上,夏苒的手扶着宋清衍的腰不敢用力,只能顺着微风喊:“你骑慢点。”

  阳光下,宋清衍的唇角似乎弯了一下。

  “嗯。”

  应了夏苒的话,宋清衍车速降低了,降的很慢,慢悠悠骑车往村子里赶。

  平时几分钟就能骑车到家的路,宋清衍硬生生骑了二十来分钟。车子停在院子门口,夏苒就从车子上滑下来。

  看了宋清衍一眼,夏苒似乎在问:你骑车还能那么慢到家?这车子,骑的比她走路还慢。

  宋清衍神色如常,推着车子往院子里走,一本正经说:“路不平,骑快了,颠簸。”

  夏苒看着宋清衍的背景,嗤了一声,往院子里走。

  这时候没下雨,泥土路被踩的光滑又平整,也就有一小节狼牙路不好走,别的路段哪里不好走了?

  这男人就是故意的。

  夏苒心里想着,走进屋子里,直接去堂屋里看孩子,不知道两个小的孩子饿不饿?该喂他们喝奶了。

  夏苒进屋的时候,二妞正拉着大娃:“哥,你看,他张嘴了,吐泡泡呢。”

  “哥,你说她是不是饿了?”

  夏苒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笑着走过去:“谁吐泡泡了?”

  看到夏苒回来,二妞开心的从炕上呲溜下来:“娘,是妹妹,妹妹刚刚手还动了一下呢,我握她的手,手好软。”

  二妞跑到夏苒身边,拉着夏苒往炕边走。

  三妞似乎知道妈妈回来了,她伸头往这边看,看到夏苒,还裂开嘴笑了。

  看到孩子的暖暖的笑,夏苒喜了:“我们三妞今天怎么这么高兴?饿不饿?来,娘喂喂你。”

  夏苒说着话,把三妞从炕上抱起来。

  夏苒坐在炕上要掀开衣服喂三妞,炕上的四娃似有所感,嚎叫起来。

  二妞似乎是习惯了四娃哭,听到四娃哭她叹气:“娘,弟弟又哭了,他怎么总是哭?妹妹都不哭,妹妹乖。”

  四娃这孩子确实比三妞喜欢哭,往常四娃一哭,夏苒就抱起他喂奶了。这会抱着暖暖的三妞,看着床上假嚎的四娃,夏苒拍了他两下:“别哭了,今天让姐姐先吃,等姐姐吃饱了,我再喂你。”

  四娃像是听懂了夏苒的话一样,撇撇嘴,眼巴巴看着三娃喝奶。

  外面,宋清衍停好车子从外面进来,看着夏苒喂奶,他深邃的眼神在夏苒身上停留了几秒钟。

  往常夏苒喂奶有时候也会被宋清衍撞见,但是也不见他特意看,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夏苒总感觉他的眼神比平时热了一些。搞的她心里都有些热了。

  抱着孩子喂奶,夏苒看向宋清衍假装平静说:“咱们中午做地锅鸡吃,两个孩子不能吃辣椒,你先把鸡切块,在开水里焯一遍,去去腥味,等我喂好孩子,我过去炒菜。”

  “好。”夏苒应答了宋清衍的话,缓慢走开。

  等宋清衍一走,那热切的感觉瞬间没有了,夏苒舒一口气,继续喂孩子喝奶。

  夏苒这边的气氛平静温馨,老宋家那边却是另一番场景,老宋家家具锅碗瓢盆都是借来的,就是宋玉成屋子里的柜子、暖水壶都是借来的。

  张婷婷看着满屋子破旧的家具,坐在红布床上,她拉了拉宋玉成的手:“这屋子里咋回事?我上次来,柜子还是新的呀?”

  张婷婷结婚前来看过一次家,当时宋玉成屋子里的东西都是八九成新的。但是那新柜子,昨天被夏苒砸了,不能用了。

  宋玉成轻轻拉扯了张婷婷一下,小声说:“这事我回头和你说。”

  张婷婷有些不满:“现在不能说吗?你这屋子里的东西咋都变成旧的了?是不是你爹娘看我们要结婚了,把你屋子里的东西都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