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走科举路第47节(2 / 2)


  赵德志这个人精自然也不简单,周水根这个小太监都能很容易get到的点,他这个太监总管怎么可能get不到,便找个机会状似无意地将这些事情说了出去,皇上果然感兴趣,多问了几句季兴邦的过往,之后什么也没有说,君臣都是点到为止。

  就在这样的气氛之中,季兴邦迎来了他的殿试,这辈子第一次走入了皇宫之中。

  作者有话说:

  第102章 得中状元

  和季兴邦一同参加殿试的考生还有闵宏达、时穆宁、时穆瑾、李思齐、曾阳夏等五人。对于他们六人此次能够齐刷刷地一同参加殿试, 他们也是很惊讶的。

  季兴邦和闵宏达一直在太学进行学习,师资和同学的水平都是最好的,尤其季兴杰还不藏私, 对于经常跟着小堂弟一同来家中聆听的其他学生从不拒绝, 一同讲授知识, 使得二人进步巨大, 即便在太学的月考、岁考中都能保持拔尖的水平,这二人能够考中贡士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的,并不稀奇。

  虽然季兴邦考中会元让大家惊讶了一下,但是细想之后却又觉得岁在意料之外, 却也是在情理之中,他本身成绩就那么好,中个会元也不稀奇。闵宏达虽然没有考中会元的前十名,但是他十五名的排名也算是比较靠前的了,一个二甲进士应当还是比较稳当的。

  时穆宁、时穆瑾兄弟二人虽然一直在国子监念书, 但是那个地方只是学生不太行, 老师还是很行的。他们二人端正了学习态度,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态度来念书, 一下子就在国子监之中拔尖了起来。

  此次会试二人也考中了贡士, 排名在三十余名, 属于进一步就有可能二甲, 但是退一步却会是三甲的境地,算是比较危险,因此这次的殿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蛮重要的,他们二人也都憋着一口气好好复习了许久, 希望能在此番殿试之中好好发挥, 努力往前挣一个二甲进士出来。

  说到李思齐, 其实大家都有些为他惋惜的。他的同窗毛英仁死后,他与季兴杰一同到长治府青山书院那边查清了事实,心中已经料定了毛英仁的死定然是刘振乾下的黑手,但是无奈没有证据、证人,只能让毛英仁以谋害师傅青山先生的罪名被流放了三千里。

  同时青山先生还因为这件事被刘振乾毁了名声,毁了身体,一时之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想要收到一个很好的入室弟子也很难了。心底柔软的李思齐左思右想之后还是决定放弃去京城,转而留在青山书院做了青山先生的入室弟子,跟着他学习三年。

  这三年来,虽然季兴邦、季兴杰等人也经常写信与他笔谈,说一说各自遇到的事情以及京城这边的最新学术动态,但是毕竟隔得太远了,“纸短情长、书不尽意”,他们之间的交流还是太少了。

  虽然每年的春节李思齐都到京城来过,那几天也被季兴邦、季兴杰等人弄成了集中培训他的时间,让他差不多不得休息赶紧补课。成效是有的,李思齐也学得很好,此次会试他考了前二十名,一个二甲进士是稳当的。

  可是私下里季兴邦和季兴杰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总是为李思齐觉得惋惜了,他们总觉得以李思齐的聪明才智、悟性以及刻苦努力的程度来说,若是他能留在京城和大家一同学习这三年,此番会试名次定然还能往前提好些,起码前十名是怎么也不会掉出去了。

  只是这毕竟是李思齐的选择,他们为了避免李思齐闻言之后上心或者是后悔,从不在他面前谈论这件事,还不住地互相安慰。

  例如季兴邦说:“思齐兄考中了前十与前二十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都至少能考中一个正经的二甲进士,算不得考得差了,这天下间多少人想盼都盼不来呢。”

  季兴杰就说:“是啊,是啊,考中进士的名次前后一些只影响一时的心情,可是人生的道路选择之中若是走错一步,可是要后悔一生的。思齐选了他自己想走的路走,现在看来也对他的前途没有什么影响,这个选择不亏,一点儿也不亏。”

  可是他们心中都很清楚,前十名和前二十名虽然都是进士,但是在士林众人心中的地位不一样,是否有可能争一甲的概率也不一样。

  想当年,季兴杰本人就是会试得了第十名,在殿试的时候有幸被皇上点了探花郎,一生便有了个转折,比其他普通二甲进士至少多出了三年做官的时间和资历。李思齐如此年轻,又有如此的品貌,若是能考中前十名,焉知不能像季兴邦这般有机会改变命运,冲一冲一甲?

  他们只能在心中想着,说不得殿试的时候李思齐能够超常发挥,也会有机会的,但是其实大家心中都知晓这种希望真的微乎其微了,李思齐恐怕就与一甲无缘了。

  至于曾阳夏,他乃是一个吊车尾的贡士,考中了第九十名,差一点儿就名落孙山了。只不过他却对这个名次很欢喜、很开心,简直是兴奋异常啊!

  因为殿试是不会罢黜学子的,他至少会得一个三甲同进士,这就代表着他一定能做官了!

  对于曾阳夏来说,他的成绩一直在众位朋友之中是吊车尾的存在,也不像其他人可以进太学、国子监等好的学府念书,只能通过时家的关系进了京城之中一个有名的私塾里念书,如今这个成绩已经是他预想之中的最好成绩了,他对此感恩戴德、满意不已。

  他甚至在考中了贡士之后就丢开了书本不再看,也不再与其他朋友一同辛苦准备殿试的内容了。对于他这个吊车尾来说,殿试只要不功不过地应付过去就行了,他只要一拿到三甲同进士的敕封就赶紧到吏部去报名参考,补一个实缺。

  像其他二甲进士还有三甲进士会拼搏努力一把去考的翰林院庶吉士他日后也是打定了主意碰都不会去碰的。一来是他考上的机会微乎其微,不过是去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已。二来也是他目标明确,不愿意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庶吉士错过吏部选官的考试和机会。

  就这样,心思各异的六个人来到了大景朝的金銮殿改造的殿试考场之中,向皇上三呼万岁下跪磕头之后,便开始看着自己面前的试卷准备认真答题了。

  皇上之前便对季兴邦有了些了解,此时殿试的时候看见他形容俊美,答题思路清晰、下笔如游龙,必然是个胸有成竹之辈,心中又多了些欢喜。便在心中将预定给他一个“状元”,欲要成全他“连中六元”的美誉,也为大景朝制造出一个“祥瑞”来。

  再看了看其他的考生,好些答得也不算差,人才也都挺好的,只不过总感觉他们比起季兴邦来说略有不如。

  考试过后,皇上便等着主考官带着前十名的试卷来给自己批阅,他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要如何说服这些主考官了,相信大家都是读书人,也不会不愿意成人之美,况且季兴邦本身条件就这么好。

  可是在皇上听完主考官的汇报之后却罕见的沉默了,因为主考官们选出来的一甲第一名也是季兴邦。

  突然就觉得自己准备了好久的话堵在嗓子眼里说不出口了怎么破?

  皇上于是只能清清嗓子,然后点了点头,在季兴邦名字上划了个圈,将他点为今科状元。皇上此时仿佛成了一个工具人一般,一点儿自己做主的成绩感也没有好不好?

  其他主考官们见皇上同意点季兴邦为状元之后也是松了口气,主考官笑着向皇上禀报了季兴邦曾经中了解元、会元的事,如今再中了状元,便算是“连中三元”了,乃是大景朝大大的祥瑞。

  皇上此时终于可以哈哈大笑了,他得以地说出了季兴邦还连中了“小三元”的事情,更正到:“季兴邦不止是连中三元,而是连中六元,不仅是我们大景朝的头一份,便是前朝也没有这样的‘祥瑞’事件出现呢,我大景朝人才兴旺,未来可期啊!”

  直到说出了这句话,皇上才觉得心中抑郁之气一扫而空,整个人精神抖擞了!

  状元没有改,后面的那些名次皇上也懒得改了,趁着心情好索性一次同意了考官们的排序。这样一来今科的名次便出来了,状元乃是太学学子季兴邦,榜眼是江南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学子唤作周宝正,出自江南有名的书院,探花郎也出自太学,是谢彦博。

  二甲三十人里面,李思齐保住了他二十名的位置,保住了他二甲进士的待遇。

  但是时穆宁和时穆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名次还是在三十余名,没有能往前冲一冲,恰巧都差了那么几个名次进二甲,算是中了三甲的头几名。

  但是这样也没有什么用啊,三甲都是同进士,他们这些排名三十几的与曾阳夏那个排名九十几的也差不多,反正都是同进士,倒是让他们兄弟二人遭受了一些打击。

  不过很快他们二人便又重振旗鼓了,准备冲击一下去考一考翰林院的庶吉士,反正二甲、三甲的进士都可以去参加考试,说不得就考中了呢?只要进了翰林院,日后自然就与普通的三甲同进士不一样了。

  不管大家考得如何,都挡不住目前大家欢喜的心情。季兴邦他们三个一甲进士自然也有了跨马游街和在御花园之中挑选鲜花簪花的待遇,而其他人也能欢欢喜喜地参加琼林宴了。

  此次季兴邦挑选了牡丹“姚黄”来做簪花,他笑着说道:“此花是三年前我未婚妻考中女状元时挑选的花,今日我有幸得中状元,便也同挑此花,也算是‘妇唱夫随’,一家圆满了。”

  他的这番话说出来之后不知道被多少人嫉妒不已。

  皇后娘娘听闻此番话之后很是开心,向众人说了时晗雪目前已经是从五品的女官,今年决定出宫嫁人,所以她的从五品女官会转化成从五品的诰命夫人品级。

  皇后娘娘打趣到:“季状元,你虽然中了状元,但是也只会被敕封一个从六品的官位,比起你妻子时氏从五品的诰命夫人品级可是略有不如,日后你在家中可是要尊重她,否则我可不饶你!”

  她这番话虽然用打趣的语气说道,但是其中也能感受得出她为时晗雪撑腰做主的意思,季兴邦自然是恭敬地回了话,便是没有皇后娘娘的话他也会好好待时晗雪。但是皇后娘娘能在这样的场合帮时晗雪说这样一句话,说明她还是真心喜欢时晗雪,真心帮她的,季兴邦心中也对皇后娘娘充满了感激。

  皇上和皇后让钦天监帮季兴邦也时晗雪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成婚,并且给时晗雪这个女官“添妆”,为她成婚做主,准他们夫妇二人婚后第二日进宫拜见帝后二人谢恩,就当他们二人是女官的“娘家人”。

  同时也宣布了日后所有的女官说亲出嫁的时候都有这样帝后帮助添妆和第二日进宫拜谢帝后的规矩,摆明了要做女官日后的“娘家人”。一时间让大家对女官的地位和重要性又有了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