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走科举路第34节(2 / 2)


  广思斯笑着看了看两个女孩,心中知道李思微是想要让季兴邦有机会和时晗雪多说些话,多相处一会儿,自家儿子说季兴邦对时晗雪情根深种确是实事,也乐得给李思微卖个好,便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让时暄妍带着时晗雪去了前院找男孩子们玩儿去了。

  时晗雪自是兴高采烈地去找季兴邦了,时暄妍也是很开心能够见一见这个新考上的解元郎,二人便不管广思斯和李思微二人,径自到了前院去。

  到了书房之后,时暄妍和时晗雪与众人见了礼,之后几个相熟的人便畅谈了起来,时晗雪和季兴邦虽然只是十多天不见,但是他们却觉得自己已经尝遍了相思之苦。

  时暄妍也是个极有眼色的人,她心中知道时晗雪与季兴邦很久没有见了,自然有一肚子话想要说,自己一开始的时候若是去插嘴根本就是自讨没趣,因此她拉着自家嫡兄和庶兄说了一会子话,讨教了一番科举上的学问,根本不不去打扰时晗雪和季兴邦的相聚、相谈。

  等到二人说得差不多了之后,时暄妍才找了个机会笑着与季兴邦打了招呼,介绍了一下自己是时晗雪的嫡姐,且正在准备明年春天宫中的女官考试,希望季兴邦这个一省解元给他一些帮助,教教她。

  一来表明了她与时晗雪有亲的关系,让季兴邦不看僧面看佛面帮助她一番。二来也明说了自己想要考女官、进宫的想法,不论时晗雪、时穆宁有没有听说过母亲曾经想要“换亲”的想法,也对她没有芥蒂。

  季兴邦闻言愣住了,这嫡姐时暄妍的轨迹仿佛和上辈子也不一样了。

  上辈子的时候嫡姐时暄妍也是在选秀的时候落选了,但是她并未在明年三月底参加宫中的女官考试,而是在会试之后便定亲了。听说时家本来想要给她定一个寒门的进士,可是哪不知今年考中进士的人里面年轻人不多,未婚的更是不多,寒门未婚进士太抢手了,暄妍并未能抢到。

  最后她却是被自己母亲广思斯定下来嫁给京城周家的嫡幼子周海山。那周家是武将出身,刚开始是跟着开国君主打天下的,很得圣宠,被封了国公。在一众“公、候、伯、子、男”的爵位之中位列第一,算是大景朝的老牌勋贵人家了。

  可是之后无仗可打,周国公的儿子虽然也是武将,也从军打仗且守边过几年,但也只是平平常常,未有什么大功绩,便未能保住自家国公府的牌匾,在周国公死后降了一等,袭了候位,算是周侯爷。

  他的儿子也是从军,在周侯爷死后又降了一等,袭了伯位,算是周伯爵,京城人士多唤他作周伯爷。这周海山便是这位周伯爷的嫡幼子,他不像他嫡出的大哥那般有可能袭爵位,日后连个子爵的身份都不会有,但是他还是很出息的,不再走武道,而是换了文道,今年已经考中了举人。

  周海山这般既有家底,算是勋贵人家,又自己有才华能考中举人的小辈在京城也算是凤毛麟角的,在京城也算是很抢手的女婿,当时时暄妍嫁给他既与时家有关,也与时暄妍个人品貌很好有关,被时家嫡母视为很长脸的事情,在家中聚会的时候多次炫耀,季兴邦也见过那周海山几面。

  不知道时暄妍与那周海山实际相处如何,见面的时候看着二人还是很恩爱的,也生了好几个子女,在京城算是让人羡慕的一对神仙眷侣了。

  可是现在时暄妍竟然一心想要考女官,难不成她不愿意嫁人了么,为什么会和上辈子不一样呢?

  季兴邦想到就直接问了,时暄妍也大方地说了她愿意进宫中终老的想法,季兴邦沉吟一会儿之后,顿时陷入了纠结之中。他是听说过明年春天女官考试这件事的,还听说过女官考试的考题与今年会试、殿试的题目差不多,好些女子因为与家中参考的父兄研习过这些题目考分很高,算是走了捷径。

  自己到底要不要告诉时暄妍考题方向,助她考中女官呢?

  作者有话说:

  第75章 尊重选择

  季兴邦虽然活了两世, 但不是那种会绕弯子的人。况且他一生只与时晗雪这个妻子相处甚密,家中妾氏、通房一概皆无,家中又两个堂姐与时媗妍这种大家闺秀想法定然相距甚远, 与时媗妍这类女孩子相处没有什么经验, 直觉自己便是想多久也猜不透时媗妍的心事。

  于是他便趁着今日时晗雪和其他人都都在, 毫不避讳地问时媗妍道:“时姑娘, 你是晗雪的三姐,我便也跟着晗雪叫你三姐吧。

  与不与你谈论科举或者是之后明年春天的女官考试都只是小事,重要的是你真的想好了日后的路了吗?你真的愿意选择进宫做女官吗?你要知道,大景朝中大部分的女子都是选择嫁为人妇的。

  而你家世、人品都很不错, 若是选择走成婚这条路,很有可能会觅得一个好夫婿,有几个孩子,有体面的生活。而你现在真的想好了要放弃这一切,真的要选择进宫去做女官吗?”

  季兴邦不能直接说出前世里时媗妍和周海山的事情, 只能如此隐晦的提示。但是他觉得, 以时媗妍的家世,以及她自己的品貌才华, 即便这一世里她嫁给的不是周海山而是其他人, 也完全有可能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的。

  时媗妍闻言之后一愣, 没有想到季兴邦会直接和她说这种交浅言深的话, 在她说了自己想要考女官进宫之后,只有至亲的母亲和嫡兄和她说过劝解的话,想要阻止她进宫,让她有一个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其余的人几遍是方姨娘、庶兄时穆宁、庶妹时晗雪都没有说过反对或者劝解的话, 听说她需要帮忙就帮她找资料, 并未劝她放弃考女官进宫这个想法。

  当然, 其中可以说是庶出的一房去了魏县太久,与她之间有了隔阂,不知道她的真实性情,在她做了决定之后便不愿意再讨嫌劝解她,这世上肯“交浅言深”的人没有几个。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季兴邦这个解元妹夫的“交浅言深”才更让时媗妍觉得难得。她也正色回复季兴邦道:“四妹夫,你说的我都清楚,若是明年三月底的女官考试落选了,我应该也会选择定一门亲事,做个按部就班嫁人的小娘子,过着普通却幸福的生活。

  只是我还是想试一试,拼尽全力去试一试是否会有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说句实话,我并不认为我的聪慧和才华逊色于男子,不信你可以问问晗雪,这些日子以来我们姐妹二人常常在一块儿念书,她知道我的真实水平。

  可是身为女子,不能像你们男子一般有能参加科举的机会,这辈子没有办法建功立业,基本上就是囿于后宅,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无数的小事情会将我们的青春、热情磨灭,最后泯然众人,名号也不一定有人记得。

  我还是想要建功立业,安知我当了女官之后会不会改变朝局,会不会影响民生,会不会青史留名?”

  面对着季兴邦,时媗妍自然不会提那些摆脱自己母亲的控制这些话,但是说出来的也确实是她的肺腑之言。

  众人闻言为之一震,他们都不知道时媗妍心中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志向。其中被震撼得最多的一个人自然是日日与她一同念书的时晗雪。

  时晗雪之前因为自己已经定亲了,从未想过要考女官之事,虽然自己有才华,但却只想着相夫教子和丈夫季兴邦日后一起做一些事情。

  可是如今听了时媗妍的话,她才惊觉女子竟然还能有另外一条路——考女官。这条路会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做不好有可能老死深宫、无人知晓,但是若是做得好了,便可以呼风唤雨、青史留名。

  在那一瞬间,时晗雪自己竟然也有那么一丝丝心动。

  季兴邦则是在听闻了时媗妍的话之后点了点头,既然确定时媗妍不是一时冲动想要去考女官,知道了她是真心想要走这条路,那么便帮她一把吧。

  于是季兴邦对她说道:“三姐,今年是本朝近年来第一次考女官,我不知道会考些什么,只是我近日里总跟着大堂兄复习会试,猜测会试的题目会考......

  我想着给你们女官出题的考官也不一定会知晓要考什么,说不得他也会参考会试、殿试的题目,出点儿类似的、沾边的,但是总体而言会简单一点的题目。

  毕竟会试、殿试是我们大景朝的盛事,况且这些题目要么就是皇上自己出的,要么就是资深的大臣们出的,起码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时媗妍闻言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她觉得季兴邦既然能考中解元,定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但学问好,猜题以及猜测考官的心思这两方面定然也是出类拔萃的,因此她将季兴邦的判断牢记在心,准备好好朝这个方向复习,之后再打听一下今年会试、殿试的考题和优秀的答卷。

  众人玩闹了一会儿之后便摆饭了,席间因为都是一家人就没有将男女宾分成两桌,而是共坐一桌开心地一同吃喝。

  之后时晗雪一直将季兴邦等人送到二门口,李思微借口先去找仆从们套马车,避了过去,给时晗雪和季兴邦二人一个说些悄悄话的机会。

  时晗雪忽而对季兴邦说道:“兴邦,听闻三姐那番话,我忽然也好想去考女官,去建一番功业,你觉得如何?”

  季兴邦有些愣神,毕竟上辈子时晗雪从未在他面前说过这些话。他说道:“晗雪,我在科举上也算是有所成就,不提还得几年才能考上进士,即便以现在举人的身份,运作一下也不是没有机会做官的。

  我们二人夫妻一体,日后若是外放主政一番的话,我这个县令大人自然负责教化民众,你这个县令夫人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交游广阔、体恤子民。

  我们所做的功业自然也是一起的啊。”

  季兴邦自己知道他和时晗雪会夫妻恩爱一辈子,他觉得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功业都是他们二人的,他们夫妻是一体的,完全不分彼此。

  时晗雪摇了摇头,说道:“不一样的,若是你科举有成,日后为官又有了政绩,史书只会记载魏县季氏兴邦乃大景朝之能臣,而我若是有幸,则有可能被记上一笔‘邦之妻时氏其人’如何,甚至可能连个名字、姓氏都不会有,在史书上完全不会有我的一笔,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