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走科举路第27节(2 / 2)


  策论题可以说是这三天乡试之中最重要的一道题,今天也可以说是今天乡试考试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鲜少有人像季兴邦一般这么早交卷,然后补觉的。

  他周边考场的人看见他竟然早早交卷睡觉了,无不对他鄙视不已,只觉得他是那种来混混的人,完全是来凑数的,一点儿都没有把心思放在考科举这件事上。

  等到夜里呼噜声四起的时候,季兴邦被吵醒了,可是他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担忧的,因为他补觉了之后精力好了很多,慢悠悠地摸黑吃了李家厨娘给准备的完全不带油腥的饼子,喝了些水,继续睡着了。

  这次睡觉的时候他心中什么负担都没有,完全不着急现在睡不着明天会发挥不好,只是想着他已经在下午补足了觉,便是下半夜完全没有睡觉也不会影响明天他的最后一场考试。

  没有想到放下了心理负担之后,他反而睡得更加的好,迷迷糊糊就睡到了第二天早上衙役来让大家抄题目的时候,让他真是精神无比的饱满。

  第三天的考试就分类了,《五经》之中每个秀才会选择治不同的经书,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般而言,治《诗经》和《春秋》二经的考生最多,《礼记》《尚书》的次之,治《周易》的最少。

  但是在乡试的时候为了平衡治不同经文的考生,主考官会在《五经》上均各出一道考题,让治不同经书的学生们选择不同的题目来答。

  自然也会偶尔有哪些投机取巧的学子,其中两部经文都学一些,待到考试的时候看一看哪一经的题目比较简单就答哪一经的题目。

  更有甚者,像时穆瑾这般的京城考生,他们会有考官的资料,知晓那一个主考官在念书时候已经在翰林院的时候主要钻研哪一经,对哪一经的学子更加喜爱,在考试的时候便选择那一经来答题,好讨得主考官的欢心。

  这样答题是必然会让考官在心中有所偏重的,比如一个考官一辈子都在钻研《诗经》,对《诗经》是真爱,那么他在阅卷的时候看着答其他题目的学子心中首先就有些不喜,对于选了《诗经》题目的学生天生就有些亲近,在策论文二人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选择治《诗经》的学生录用为举人!

  但是对于季兴邦、季兴杰他们这些农家子或者小县城出身的人来说,他们的学习资料很少,精力也很少,完全没有机会和精力对于《五经》一样学一些,选定了《春秋》之后,只能沿着一条路走到黑,考试的时候选择题目也只能选择《春秋》这一经的题目。

  考官若是喜欢这一经还好,若是不喜欢这一经他们也只能受着,没有办法,谁让他们只学过这一经呢!

  季兴邦不知道前世里周明成更喜欢哪一经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点的状元那一年是治的哪一经,但是他别无选择,只能答《春秋》这一经的题目,前世里面大堂兄也只关注过《春秋》这一经的考题。

  有些时候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点儿都不能自己控制的。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交卷之后,大家都一身疲惫地离开了考场。

  季兴邦虽然提前知晓了考题,但是因为自己在答策论的时候冒险了,还有不知道周成明是否喜欢《春秋》这一经有些拿不准自己考不考得中,有些沮丧。

  闵宏达、曾阳夏、时穆宁四人因为自己复习的时间不够,觉得八股文练习不够、积累不够,对《春秋》的研习时间太短有些纠结,不知道自己考得好不好,有些提不起精神。

  李思齐因为自己选择了《诗经》,没有像其他人一般选择答《春秋》而有些不确定,心中忐忑不安。

  时穆瑾因为自己被分到了臭号,发挥得不好也是蔫蔫的。

  因此回程的马车上甚是安静,大家围坐车内安静如鸡,回到李思齐租住的屋子里面也是各自休息去了。

  时晗雪因为担忧自己哥哥和未婚夫的考试情况,亲自敲门送了人参鸡汤去给他们补身子,也问了问他们考试的情况,听见他们不便多提之后也没有再继续追问,很是知情识趣。

  不过为了让自己的哥哥和未婚夫不要那么沮丧,她想要让他们散散心,担心他们二人没有心情,便假托自己想要在省城逛逛长长见识,约二人明日一同出门,倒是都得到了他们二人的应允。

  于是时晗雪松了口气,今日就让他们好好休息一日,也让负面情绪有个出口,明日里玩过就会好了。

  同时她也很会为人处世,安排了自己的丫鬟们将熬出来的人参鸡汤送到了同住一院的其他四个秀才的房中,做事情面面俱到,一点儿差错都没有。

  作者有话说:

  第61章 乡试成绩

  第二天, 季兴邦等六人休息的差不多了,便相约结伴去省城逛一逛。

  虽然时穆瑾与他们几个复习的时候不在一块儿,但是现在是乡试过后的放松时间, 不约他一块出门去逛有点不太合适。

  时穆瑾虽然不想浪费时间和别人一同复习, 但现在考完了一起去逛一逛也无所谓, 他毕竟是时穆瑾、时晗雪的嫡兄, 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面上的情谊总是要顾及的。

  于是最后的结果便是他们六个考生都决意出门。

  当然出门的时候时晗雪这个倡议者自然也是不能少的,不过为了方便她扮了男装。

  七个俊俏的小少年们在李思齐租的房屋前集合,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他们七个都是读书人, 去逛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省城的书画铺子。首选的逛街地点自然就是书画铺子聚集到书画一条街,那条街的位置就坐落在省周边。

  那是一条非常繁华的街道,因为全省各个府、县的学子此时都集聚省城,准备应考,其中不乏身家丰厚的人。

  甚至有不少从京城而来回原籍参加考试的这种人, 例如时穆瑾。

  因此这些书画铺子里面的笔、墨、纸、砚卖得都不便宜, 那个标价很让人炸舌,即便是京城来客时穆瑾也只是看了看标价, 看了看东西而已, 没有提出要买任何东西, 更不用说这些小城市里来的人了。

  其实对于其中家资丰厚、商户出身的李思齐、曾阳夏来说, 他们是能买得起的,可是他们的情商比较高,不想在这种时候出风头,让大家对他们起隔阂。

  因此, 有什么喜欢的东西他们二人也只是悄悄记着, 准备下次自己单独过来买或者是约着熟人的时候过来买, 避开时穆瑾这样不太熟悉的人,也免得让季兴邦、闵宏达这样的农家子心里不舒服。

  这些书画铺子里面除了卖一些昂贵的笔、墨、纸、砚之外,还有很多名家的书画字帖。

  这些名贵书画字帖有的是老板花了大价钱从京城的大书法家、大画家手中买来的。有些是他们镇店之宝——前朝历史名人传下来的名贵字画!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天价了,基本上只是用来招揽客人以及抬高自家店铺的名气地位的,鲜少有人能够有钱购买的。

  那些书画,对于七个人来说只是看看就过去的东西,但是有几份名家的字帖让这七个学子简直爱不释手,很想要出手买下,可惜没有那么多的钱,所以只能放弃。

  当然他们放弃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对于一些好的馆阁体字帖确是势在必得,因为这是科举考试的立身之本。

  时穆瑾是觉得这个写字的大家就在京城,他之后可以带着银子到京城那个大家家中求一副字帖,自然会比这个店铺里面买的便宜一些,还能求自己喜欢的字,更为划算。

  对于曾阳夏和李思齐来说,他们对看中的字体准备折回来再结伴去购买,对于念书的人来说,练好馆阁体可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二人现在身上又有足够的银两,为什么不买。

  甚至他们二人还私下沟通了一番,买不同大家的馆阁体字帖,回来之后交换分享,也能借给其他几个同窗好友观摩一番。

  对于季兴邦来说,他直接向大堂兄季兴杰要一些字帖就行了!

  因为论起馆阁体,没有哪个大家的字比自己大堂兄季兴杰的要更加经济实惠又好用的了。前世里大堂兄也是个馆阁体书法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