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走科举路第55节(2 / 2)


  一时间,灵毓女学里多了好几个女官们和女先生们的孩子。

  时晗雪为了怕孩子多了之后影响其他正常的学生上课,便在灵毓女学专门开辟了一个小地方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在那儿玩耍,还专门雇了一个女先生教授孩子们些许知识,也算是灵毓女学里的员工福利了。

  皇后娘娘因为听到宁王那些话,便十分关注季兴邦是否像其他男子一般,想知道他会不会长期帮妻子一同领孩子。

  心中还存有一些疑虑——或者他只是偶尔帮衬时晗雪一两天?

  于是皇后娘娘便让自己宫里的宫女、小太监,以及向宁王侧面时时打听他家的情况。

  偶尔也会让时暄妍出宫宣旨的时候问一问时晗雪情况,与时晗雪聊一聊天,听一听她的近况,也看看季兴邦是否能坚持下来。

  结果却发现季兴邦不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他帮妻子领孩子就真的好好领着,二人晚上带孩子也分配得非常好,时晗雪在灵毓女学的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一点儿也没被家庭和孩子拖累。

  时暄妍向皇后娘娘汇报了这些工作之后,心中其实也还是羡慕自己的妹妹时晗雪嫁了这样一个好丈夫的。

  她心中不禁想着,若是自己能嫁季兴邦这般的丈夫那就好了,那样自己便不用放弃事业,还能顾及家庭。

  可是随便想一想之后便将这个不切不切实际的想法甩出脑海,因为季兴邦这般肯为妻子着想、为妻子事业多带一点孩子的男子实在是万里挑一,不容易找。

  本来他还想着季家是否是家学渊源,可是悄悄打听了季兴邦在国子监做官的大堂兄季兴杰之后就知道不是的。

  就连季兴杰也与其他男子没有什么区别,家中的一切事情和孩子都是妻子李思微在管的,他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

  时暄妍不愿意把自己的婚姻和前途未来放在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上。

  皇后娘娘闻言之后感叹了一声时晗雪有福气,心中对季兴邦的好感又提升了一层,觉得他这样的人能做一个好丈夫,自然也能做一个好官。

  只是这样的情况对其他男子其实没有什么影响的。没有男子关心季兴邦和时晗雪夫妻之间如何相处。

  时光匆匆,转眼两年过去了,又到了新的会试、殿试科举考试,女官考试的大年,也到了翰林院庶吉士散馆考试的日子,李思齐和闵宏达能否留在翰林院就看这一次考试了。

  作者有话说:

  第117章 外放离京

  首先迎来的是李思齐和闵宏达在翰林院的散馆考试。

  一般情况下, 翰林院都是先让庶吉士考完了散馆考试之后,把该留下来的新人定好了,该放出去的人外放了, 才能给新来的人誊好位置。

  之后, 新人便可以作为劳动力, 帮着一同准备今年科举的会试、殿试事宜。

  虽然主考官是皇上临时定的, 但是一场考试前前后后总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需要很多人跑腿,翰林院新来的人大多就是干这些的。

  当然,为了避免一家独大或者是避免翰林院出什么幺蛾子,独揽会试、殿试的大权, 所以国子监、太学和礼部的新人也会派一部分过来一同参加这个国之大典——科举考试的筹备。

  当然,国子监和太学因为有很多学生会参加考试,所以他们派来的人很少,需要避嫌。且派来的大部分都是不教书或者与学生牵扯很少的才刚刚分过去的人,还没有什么背景牵扯。

  等待新一届的会试、殿试过后, 再举行新的翰林院庶吉士考试。到时候空出来的位置又会被填满, 再过三年又是一个轮回。

  言归正传,先讲讲翰林院的庶吉士散馆考试。时间定在正月十六, 刚刚过完年收假的时候。

  这个考试只是翰林院的人在一起出题, 但是难度一点都不比会试、殿试这种国家大考要小, 毕竟学生的资质资质在那摆着呢。

  李思齐、闵宏达二人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的学习水平不相伯仲, 都名列前茅,但是此次散馆考试他们二人还是比较紧张的。

  因为听说翰林院批卷子没有会试和殿试那么公平公正,还是会考虑庶吉士们的出生和背后的家庭背景,存在一定程度的暗箱操作。

  他们二人担心自己一个农家子出生, 一个商户子出生, 被人在背景上打败而不是败在学问上, 如果是那样的话便太可惜了。

  带着这样的忐忑,他们二人参加了翰林院的散馆考试。意外的是二人竟然都考中了,留在了翰林院。这实在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其实他们想错了,皇上除了需要依仗已有的勋贵和权臣的力量,人家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底。

  而他们一个是农家子出身,背后清清白白,没有任何牵扯,正好能被皇上收服。

  一个虽然是商户子出身,但是有着季兴杰这样一个老老实实做官的人做姐夫,也算是身家清白,皇上也很喜欢。

  翰林院大学士在揣摩圣意上也是很有一手的,也是人精系列,不可能将皇上看中的这些人无缘无故的黑掉。否则惹了皇上,让皇上不高兴的话,他到翰林院大学士也便做到头了。

  二人开开心心地在考试后进了翰林院,季兴邦也迎来了他的机会。

  季兴杰与李思齐也算是有亲戚关系的,虽然亲戚关系比较浅,但也需要避嫌,不能两个人一同留在翰林院。

  况且皇上和皇后娘娘虽然喜欢季兴邦,但也不想让他做宁王的老师太长的时间,免得他对宁王来说太重要,对宁王的影响太过于重大。

  现在他为宁王做了三年老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宁王也是个敏而好学的孩子,因此也到时候给宁王换一个老师,给季兴邦换一个职位了。

  否则的话皇上和皇后娘娘随时听见小太监来报——宁王殿下又偷偷出宫到季兴邦家与他的儿子季昀霆去玩了,真够糟心的。

  况且宁王也一天天长大了,现在刚刚十岁,可能还没有什么结党营私的念头,但是季兴邦继续在他身边放个六七年,一直长到他十四五岁出宫建府的时候,季兴邦不想做宁王党也会被钉死了成为宁王党了。

  这样一来对宁王和季兴邦都不好,对太子殿下也不好。

  现在太子和魏王两个人在储位相争上已经斗红了眼。若是日后再加上一个宁王,大景朝可撑不住了。

  对于此事,宁王自然是十分抗拒的,但是季兴邦却十分的开心。他等着离京出去做主官的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了。

  季兴邦打心眼里想要离开翰林院去开始新生活,不想要再做这些务虚的事情,想做一些务实的事情。

  三年前季兴邦刚给宁王做老师的皇上给他升了一个正六品的位置,他便一直在这个正六品的官职上做到如今。

  皇上感念季兴邦教导宁王殿下有功,准备并给他升一个从五品之后外放出做官几年。

  将他的位置挪出翰林院且官升一级是帝后二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他需要放到哪里去又产生了分歧。

  皇上是知道季兴邦的心思的,便想顺着让他外放到其他地方做官,好能实现他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