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3节(1 / 2)





  崔俣眼神微闪。

  前身记忆他都有,印象里,大伯大伯母都十分慈爱,崔行受哥哥提携,在洛阳做官时,两家人住在一起,他这个庶子常受嫡母张氏磋磨,大伯父大伯母常有关照,崔征会因他训崔行,大伯母也会时不时送他些东西。虽说未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减了一层,理智上总觉得大伯母有些伪善,偶尔话语说出来让人极不舒服,可护过他却是实打实的……

  如今感觉却有些微妙。

  这位慈爱的大伯父,前边的话好像是真的对他很担心,最后四个字,语气出奇重,好像所有话说出来,都是为了引出这句似的。

  是错觉么?

  他头微垂脸微红,摆出认错态度,却是没有说话,像是吓着了。

  崔征之崔方氏正好得了门上消息过来,见崔俣被训的不敢抬头,赶紧拉住丈夫:“俣儿还小,不懂事呢。再说哪有你这样当伯父的,四前没见的侄儿上门,不疼不爱先训一顿?”

  她亲亲切切的拉住崔俣的手,上下一看:“不错,长大了!”

  崔俣便‘心有余悸’的看了眼崔征,才看向方氏:“大伯母……”

  方氏穿着整套紫色织锦妆花亮缎裁的衣裙,上面绣以葡萄枝蔓和滚圆丰润葡萄串,腕间戴着油绿的老坑翡翠镯,发间头面成套,面上亦是春风满溢,银盘脸莹笑意,显的整个人富态又和顺,显然这些年过的极好。

  方氏拉着崔俣坐下:“你何时进洛阳的?你爹知不知道?”

  崔俣垂眸:“前些日子到的,父亲与祖母都知道。”

  “那来了怎么也不上门,可是不记得府里的路了?”方氏问完,又否定,“不会啊,四年前你们从洛阳走时你就十六,不是小孩子了,怎会不记得?就算不记是,也可以问么。”

  这话就有些致人尴尬了,看起来只是自言自语,实则怎么都在怪别人不懂事。

  可惜崔俣不是一般人,他脸皮厚。他装出没听出来话中意思的样子,十分真诚的回道:“到家的路,怎会不记得?只是初进洛阳时,打听到大伯父因公出外不在,家中无人,只有大伯母带着女眷,我想了又想,还是觉得稍稍避嫌,待伯父回来了再来才好。因怕大伯母知道我在外面担心,才没告诉……大伯何时回来的?这两日街上热闹,又是太子归来又是坐堂审案,我都没顾上打听。”

  事实当然不是没顾上,崔征五日前回来他当然知道,但他就是任性,不想过来,很多事都在紧要关头,他脱不开身,也不想暴露,谁成想,今日被逮到了。

  说起来也是,太子坐堂审案这样的大事,各大小世家高官都在关注,崔征怎么可能不注意?他还是疏忽了,若一直都在茶楼包厢不上街,就不会刚好撞到。

  听得解释,方氏“嗐”了一声:“都是血亲,避什么嫌?”

  崔俣摇了摇头:“后罩还有几个妹妹,正是待字花期,怎么小心都不为过的。”

  方氏顿了顿,才拍了拍他的手:“……好孩子。”这是接受他的解释了。

  崔征却仍然不大高兴,皱的死紧的眉头未松半分:“你来了,你大伯母没有妥善安排好,是她这做内宅主母的失职,你不上门,哪怕心存善因,仍是不对,外人心奸,许就会抓住这一二点攻讦,你这么大了,也该懂事了!”

  方氏又阻了丈夫:“俣儿都这么大了,换了别人早成家立业,孩子都能上学堂了,小辈的事,你管那么多做甚?这自家亲人,又不是你那复杂官场!”

  说完她又拍了拍崔俣的手:“别理你大伯,他当官都快当魔怔了,你年轻,没入仕,是不知道当官的辛苦,夙兴夜寐废寝忘食还是小事,这当官呐,没有不得罪人的,你得罪了别人,别人就会盯上你,变着法的找你的错挑你的刺,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皇上龙案上会多了参你的折子。咱们不是那世家,也没什么后台,万事需得小心……”

  崔俣做惊讶状:“官场竟这般厉害么?”